第七十九章 聚人(大宋猛虎改书名了)(2/5)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生活必备物资,那就是盐,仁宗时期的盐价也趋于稳定,出盐地的批发价大概在二十文左右,商品价大概是五六十文钱一斤,一个公务员一个月的收入不到两千块,买一斤盐就要五六十块。盐是官卖品,也是朝廷税收的一大来源。
这么高的盐价,一是因为生产方式原始导致的出产不足,人口却又暴涨。二来也是因为朝廷官方规定,也为了提高朝廷的财政收入。
所以,也导致宋朝私盐泛滥。苏轼在杭州当通判的时候,曾经在过年的时候抓过几十上百的私盐贩子,苏轼还专门记载过其中情景,说这些私盐贩子在大牢里,被打得皮开肉绽,苏轼自己都不忍多看那般惨状。
说到苏轼,最近几天似乎也在到处找宅院,这父子三人,进京不过短短时间,已经就买得起宅院了,这显然不是从几千里外的四川家中送来的钱,而是这父子三人短短时间在京城里赚到的。文人想要赚钱,在大宋朝显然不太难。
兴许都不算是赚钱,而是别人送的钱。有本事的人,自然不一样。
今日甘奇把吴巧儿也一并带进了城,付了买宅子的钱,过了契约。吴巧儿欢天喜地开始收拾屋子,一边收拾还一边说“好乖官,有出息,咱们这就算是搬进城了,往后别人若是问我,我也说自己是汴梁城里的人。”
甘奇倒是听懂了,意思就是汴梁城内的人,平白就能高人一等,这种思想,在哪个年代都是如此。所以甘奇也不在意,笑答“嗯,巧儿姐如今是汴梁城的人士了,出门见人,头也该往天上抬一抬。”
吴巧儿闻言答道“那是自然,以往咱们住在城外,就算离着汴梁城只有两三里路,别人也当咱们是乡下人,如今咱们也是城里人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