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正确打开的方式?(36更)(1/2)
经过了一番思索之后,痛定之痛,景阳有了培养自己军事力量的打算。
但是在整个年代中,这些东西都自己珍藏还来不及,又哪里舍得传播给别人。
这也是为什么在百姓当中,诸子百家完全就是事不关己的存在。
因为那些诸子百家宣传学说,教导的根本就不是普通的老百姓。
不说贵族子弟了,最起码也是识字断文的寒门存在。
不要以为人家说寒门,就以为是普通老百姓了。
古时候的寒门,讲究的就是那些落魄的家族的子弟。
比如说董卓,人家的先祖是董仲舒,不过是到了董卓这一代落魄了。
这种才叫寒门。
像普通的老百姓,连字都不认识,如何传授学说?
哪怕号称传人七十二贤,弟子三千的孔丘。
所传播知识的对象,最低级的也是寒门身份的。
你总不会认为,孔子教导弟子和现代一样,从一个字一个字教你念发音吧?
所以说,宋朝以前,数是有身份的人的权利,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开起民智,基本上是从宋朝开始的。
虽然它阉割了民族地血性,但从文明的角度来讲,宋朝却推动了民族文明化的进程。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如果不是宋朝的话,那么文化都还走不进普通的家庭。
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那句“与士大夫共天下”所引导。
造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畸形观念。
然后引导了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对于读书的渴望和追求。
当整个世界都在追求知识的时候,那么知识就变得异常的廉价。
因为知识和反射的光一样,反射的越多,就会越明亮。
而在秦汉时期,这种氛围很难实现。
不仅仅是因为知识的传播的模式,上层统治者的引导。
更是因为硬件设施的根本不上。
你能想象一下,孔子想教天下百姓读书。
结果却发现,一年的时间,他连一百个弟子的教材都刻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绝望。
总不能让孔子一天什么都不干,就刻写教材了吧。
至于说请之前的弟子帮忙?
没有现在初中以上的水平,谁能刻写出教材?
而和高产农作物相比,冯逍所推荐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如今可是连咸阳都还没有出呢。
嬴政可不希望,在天下百姓之心,没有稳定的时候,给这些百家学说扩大影响的机会。
所以虽然冯逍,将许多技术都送到了嬴政的手里。
但是这位千古第一帝却都压着,没有着急普及天下。
而因为嬴政有着自己的考虑和布局,冯逍也没有对于这些事情指手画脚。
但是结果都可以想象,一日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普及天下,那么天下民智,一日不得开起之时。
如果说天下民智是一道大门的话,那么造纸术和印刷术就是一把打开门的钥匙。
而如今这把钥匙,掌控在嬴政和冯逍的手里。
只不过冯逍将开锁的时机,交由嬴政来掌控。
可想而知,当嬴政的布局一一落下之后,当整个神州的知识,直接撒落三十六郡之时。
那个时候,那些自以为掌控了知识的世家,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
而此时的六国贵族,还不知道嬴政地布局。
他们只知道大秦,出现了一种比竹简更为轻便,雪白如雪的载体。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种东西的造价如何,只是不见大秦向天下推进。
就自认为这种东西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