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章 证据(2/4)
嘉靖四十五年,杨巍奉召回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
几年后,因其母年近九旬,他再次申请回归乡里,直到万历元年,召杨巍回京,升授兵部右侍郎,翌年转吏部,并被张居正任命主审王大臣案。
因为审理王大臣案,没有按照冯保和张居正预设的剧本走,而得罪了张居正,因此很快就选择离朝。
显然,张居正的死让杨巍看到了希望。
之前几年不敢出仕,主要原因还是畏惧冯保和张居正,高拱说弄倒就弄倒。
毕竟当初召他入京的就是高拱,而张居正让他这个同年负责审理王大臣案,其实也有看他表态的意思。
只不过,杨巍让他失望了。
不过或许因为早年的军旅生涯,长期带兵打仗的关系,所以他的身体虽然已逾六十,却还是很利索干练,完全不像六十老叟,到和许多四、五十岁中老年相仿。
杨巍和魏广德接触不多,而又觉得自己还行,所以就请托到殷士谵那里,希望想要再次复出。
可见,古代的进士要当官,真的就是和喝水一样简单。
一个官员,如果没有在官场磕磕绊绊几次,真的就不像是个官儿。
就和大势一般,分分合合其实才是古代官场的常态。
严嵩都辞过两次官儿,最后还不是升任首辅之位二十年。
“最高做到侍郎,回京直接做吏部尚书,怕是不合适。”
魏广德小声嘀咕一句,不能用自己人,那就用盟友推荐的人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少外面看起来,杨巍和他魏广德八竿子打不着。
就是杨巍的履历,让他直接接替王国光,怕是有些勉强,也就仗着资格够老。
那可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绝对是老前辈了。
现在朝廷官员的主力,其实已经过度到嘉靖三十年以后的进士头上,许多隆庆朝的进士都崭露头角。
中国从古到今都是论资排辈的社会,杨巍要复出,这官儿还真不好安排。
“那就先去南京过度一下,吏部天官这个位置,我给留一留好了。”
魏广德念及此,当即就准备笔墨,打算写一份奏疏,举荐赋闲在家的杨巍出任南京户部尚书,授资政大夫衔。
有了二品尚书的身份,自己在内阁把吏部尚书的位置和张四维拖一拖,拖上半年时间,估计杨巍也该重新把京城这边的关系疏通,到时候再调他回京做吏部尚书就水到渠成了。
魏广德这边琢磨着吏部尚书官职,张四维此时也在府上思考这个位置的归属。
张四维当然不会让王篆或者劳堪成为吏部尚书,一个是二五仔,居然投靠冯保而不是他,另一个则是魏广德的马前卒,也是绝对不能信任的。
不过张四维对于安排谁出任吏部尚书早有打算,那也是魏广德比较熟悉之人,那就是兵部侍郎梁梦龙。
魏广德知道梁梦龙是北直隶真定人,却不知梁家原本是山西蔚州人,其实和张四维是老乡。
只不过梁家因避战乱而部分迁移到真定,但蔚州梁家依旧还是巨族,只不过是分散族人自保而已。
故而,梁梦龙和张四维,私底下也是有联系的。
不过张四维知道,他若是举荐梁梦龙,魏广德那一关肯定不容易过得了。
而让魏广德举荐梁梦龙,那无疑是痴人说梦。
也是在书房里,张四维一手端着茶盏却久久不曾喝下茶水,就在那里发愣。
张居正刚死不久,已经弹倒了冯保,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再接再厉,继续对魏广德出手,万历皇帝那里未必会答应。
张鲸那里可从未说过皇帝对魏广德不满的话语,可见他在皇帝那里依旧还是有点地位的。
这两天,魏广德被万历皇帝召见了两次,而他一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