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4章 继续密室逃脱1(2/3)
风铃被晚风拂动,发出 “叮铃 —— 叮铃 ——” 的清脆声响,像极了剧本里那串挂在药房窗棂上的银铃。众人刚把厚重的角色剧本塞进帆布包,油墨的清香混着民国风道具特有的陈旧气息,在铺着青石板的玄关漫开。周申捏着那张印着 “陈敬之” 名字的角色卡反复端详,卡面用烫金工艺压印的心电图水印在灯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 波浪线的振幅比正常波形高出整整两倍,每道波峰都像被无形的手猛地拽起,像极了剧本第三幕里反复提到的 “室颤波形”,连震颤的频率都与线索卡里 “婉卿临终前的监护仪记录” 完全吻合。
“你们发现没?这剧本的线索埋法,简直是把《临床心电图学》拆成了谜题。” 他忽然把剧本翻到第 19 页,纸页边缘因反复翻阅而微微卷起,露出里面用红笔标注的 “V1 到 V6 导联数值” 描述,“这里写着‘1947’,拆分后 19:47 分,和 DM(主持人)发的牛皮纸线索卡上的时间戳分毫不差。” 他掏出那本磨破边角的笔记本,笔尖在纸上画出细密的逻辑链,红笔标着时间节点,蓝笔写着对应线索,“就像这页的 QRS 波群插图,旁边用铅笔标注的‘振幅 ×2’,其实是在暗示解锁下一幕的密码需要翻倍计算 ——20:02 分的室颤时间乘以二,正好是 4004,对应药房保险柜的四位数密码。这种理科生才懂的浪漫,编剧绝对是学医出身,不然编不出这么专业的细节。” 他忽然指着插图角落的微小批注,“你们看这个‘导联线颜色对应五行’,红色属火对应正极,黑色属水对应负极,和咱们手里的道具导联线颜色完全一致,连五行生克都用上了。”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沙易正对着手机里的剧本背景资料放大又缩小,屏幕上 1943 年 8 月 15 日的星象图在指尖下缓缓转动,北斗七星的银线轨迹与肝区投影重叠处泛着淡淡的光。“你们看剧本里陈敬之的台词:‘北斗勺柄指肝区时,曼陀罗的生物碱含量达峰值’,我刚查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存档记录,那天的星轨真的是这样!” 他忽然把手机转向众人,屏幕上《民国药用植物志》的扫描件清晰可见,“这段关于曼陀罗采摘时间的记载,和剧本描述一字不差,连‘寅时三刻采摘毒性最烈’的细节都分毫不差。” 他往民国风白大褂的口袋里塞了支激光笔,笔身刻着细小的星图刻度,“等下搜证时,说不定要用激光模拟星轨,在药房墙面的星图投影上找到对应的肝门静脉走向 —— 就像剧本里写的‘以星为引,以血为路’,星轨的角度必须精确到 37 度,才能投射出正确的血管纹路。” 他忽然想起什么,从道具袋里掏出个小小的六分仪,“我还带了这个,剧本里说陈敬之习惯用六分仪测量星角,这绝对是解开星象谜题的关键道具。”
白露把那张印着心电图的线索卡轻轻按在剧本封面上,卡面边缘的褐色血渍图案像朵微型曼陀罗,与封面上绣着的曼陀罗花纹完美重合,连花瓣的锯齿数量都一模一样。“剧本第 27 页写的‘三次除颤’,对应着药房最上层抽屉里的三瓶药剂。” 她忽然从道具袋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除颤仪模型,是刚才 DM 发的互动道具,金属旋钮上还留着刻意做旧的铜绿,“你们看这模型的电压调节钮,只能转到 360J 的位置就卡住了,和剧本里‘婉卿心脏脆弱,需用最大电压才有机会’的台词完全呼应。” 她转动旋钮,模型发出轻微的 “咔嗒” 声,“等下模拟抢救时,肯定要按这个数值操作三次,错一次电压或者少一次操作,都触发不了真结局。” 她忽然指着模型底部的细小刻字,“这里还有行‘除颤部位对应膻中穴’,和中医的穴位理论结合起来了,编剧连中西医结合都考虑到了。”
,“这比例尺是 1:100,换算下来药房的实际大小正好能放下十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