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4)
第九〇八回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燕山公罗成万万没想到在去颍川东岭关的路上居然碰到了义父双枪王丁彦平。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丁彦平居然出家当了和尚,现在法号叫平定,人称平定法师,又称定禅师。
说:“为什么有人说的《隋唐》中这丁彦平不叫丁彦平,而叫定彦平呢?他认为丁彦平姓定,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由打这儿来的。他叫定大师,他不姓定。
大部分姓“定”的都是少数民族。有一支来源于回族,有一支来源于满族,有一支来源于蒙古族。当然了,也有汉人姓定的。但是,汉人姓定的在隋唐年间大部分定居在三危山地区,就是现在的甘肃敦煌。这一支是由王姓转变过来的。在西汉末年,有个人叫王晏。这王晏曾经协助王莽镇压诸刘反叛,协助王莽篡汉,被王莽升为定胡将军。那后来,新莽政权被灭了,人家老刘家又掌了江山了。王晏的后世子孙为了躲祸,就有一支避难于三危山地区。那哪敢还姓王呢?干脆改姓吧。姓什么呀?因为祖先是定胡将军,干脆以官职为姓。于是,把这“定胡将军”四个字分别拆成了四个姓氏,那就是定氏、胡氏、将氏、军氏,世代相传至今呐。但是,在隋唐年间的中原一带,并没这个姓。
丁彦平乃是曹州人士,就是现在的菏泽那个地方,没有姓定的,姓丁的特别多。那为什么后来说书的,有些人说叫定彦平呢?就是因为他的法号叫“平定”,后来称“定”大师,再加上他本来姓丁,“丁”、“定”谐音,慢慢地有一些人就混淆了,以为叫定彦平呢,其实叫丁彦平。
他把罗成拽进万象寺。另外又吩咐两个小沙弥把罗成带的人连同马由打旁边角门领入寺,带到后院。这寺庙后院有马厩,到那里,刷洗喂溜。这边,拉着罗成十分亲热。
见到罗成,老王爷好像特别高兴,一个劲地往前拽,用手拍着罗成的手啊,“成儿啊,哈哈哈哈……来来来……随我到我的禅房一叙!”就把罗成拽进方丈室。
到这里,罗成一看,哎呦,古色古香的,燃着檀香,袅袅香烟,沁人心脾呀,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丁彦平把罗成按在座位上,“坐坐坐……来啊,上茶!把我那最好的茶煮一壶来!”
那年代还是煮茶呢,还不是泡茶呢。有小沙弥赶紧去煮茶了。
这边丁彦平就开始问罗成。问什么呢?问罗成的父母啊:“你父亲可好?你母亲身体挺硬朗的?”
罗成一一回答:“托义父的福,俩老人都挺好的。”
“这就好,这就好啊。哎呀……有的时候啊,也想他们。但是呢,年纪大了,我现在连庙门都很少出了。所以,也就是在这佛祖面前多给他们俩上柱香,祈祷佛祖菩萨保佑他们吧。”
“是是是,呃……老人家,您何时出的家呀?为什么在这万象寺您出家了呢?过去,我记得您对儒学是非常精通的,对这佛学您好像一直并不是十分感兴趣啊,怎么突然间遁入空门了呢?”
“哦,哈哈哈哈哈……”丁彦平摆摆手,“唉!一言难尽呐!说这话就得说八年之前了,也就是大业四年。你也知道啊,我给靠山王杨林摆了一座一字长蛇绝命阵,想借此围困瓦岗,跟瓦岗赌个输赢啊。唉!当时你我不就碰到了吗?我还教给你单枪破双枪之法。结果你这小子第二天不辞而别,早早地溜了。到现在,义父不知道所谓何故啊?”
“呃……”罗成一听,提起这事儿了。这事儿我得撒谎,说瞎话。“啊——义父啊,那天呢,我心中着急,因为我不是奉父母之命要去泰山降香吗?专门找的大师给算的吉日。所以呢,我们急急忙忙从涿郡马不停蹄往泰山赶,就怕误了吉日良时。那天早上起来,本来打算跟义父您道个别。但是一看,义父您睡得那么香,孩儿我实在不忍心打扰义父的美梦啊。所以,我就想未来还有机会。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