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立春(1/2)
“正是她!”
正阳未曾察觉母亲语气中的微妙变化,
用力点头,眼中闪烁着发现珍宝般的光亮,语气满是推崇,
“她虽入掖庭为奴,却从未荒废学业,反倒饱读诗书,学识渊博,
儿臣曾偶然见她在掖庭廊下随手题诗,
字句皆有风骨,意境深远,丝毫不逊于名家之作!
儿臣十分喜欢她,
时常寻机会与她谈诗论赋,
她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每每谈及诗文,总能有独到见解,语句清奇新颖,让儿臣获益匪浅。
母后,今日赋诗宴,何不召她前来一试?
以她的才华,定能让满座皆惊!”
殿内铜漏滴答作响,每一声都似敲在人心上,
廊下风吹彩花,簌簌声骤然清晰,与铜漏声交织,竟让殿内显得更加沉静。
武媚娘沉默片刻,
目光掠过殿外那株用绯红绫罗剪成的桃花树,
花瓣上还沾着宫人晨起洒的露珠,
在晨光下闪着细碎光芒,
远看竟与枝头绽放的真桃花别无二致。
她收回目光,语气恢复平静,却仍带着审慎:
“上官仪乃罪臣,其家眷没入掖庭为奴,已是本宫宽宥。
她身份特殊,岂能轻易参与御宴赋诗,与诸学士同列?”
武媚娘目光扫过殿内屏息侍立的宫人,声音微沉:
“且不说御宴乃君臣同乐之地,
需讲身份、论规制,单说这赋诗之事,
内文学馆诸学士,皆是寒窗苦读数十载,
经科举选拔而入朝,腹中才学经过朝堂检验,
宫中其他有文采者,也多是世家子弟或勋贵之后,自幼受诗书熏陶,
而上官婉儿,虽你夸她有才华,
可她终究是罪奴出身,
未曾经过半点历练,若让她与诸人同列,
一则恐乱了宫宴规制,让外臣非议本宫‘失序’,
二则若她才学名不副实,写出来的诗粗鄙浅陋,
不仅扫了今日立春的兴致,更会让人觉得本宫识人不明,连罪奴都能随意登堂入室。”
“母后!”
正阳听得母亲这般分析,脸上的雀跃渐渐淡了些,
却仍不甘心地攥着武媚娘的衣袖:
“可婉儿姐姐的才学是真的!
她用炭笔在废纸上默写《昭明文选》,
连最生僻的注疏都记得分毫不差,
见解比太学里的博士还通透!
再说,今日赋诗以剪彩花为题,本就需从‘假花拟真’处寻巧思,
婉儿姐姐最擅长从寻常事物里挖新意,
说不定比那些只会堆砌‘祥瑞’辞藻的学士更合题!”
武媚娘看着女儿急得泛红的眼眶,心中微软,却仍未松口:
“你说她的巧思,母后信你。
可规矩便是规矩,
深宫之中,若因一人破了例,
日后人人都以‘有才’为由求特例,宫闱秩序岂不乱了?”
正阳急忙出声辩解,语气带着几分急切,
“母后,婉儿姐姐虽为罪奴,却心性纯良,且才华不应被埋没,
今岁立春乃吉庆之日,万物更新,
母后若能给她一个展露才学的机会,
既显天后仁厚胸怀,
又能为宫中寻得一位贤才,
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武媚娘看着女儿满脸着急、急于为友人辩解的模样,心中莫名觉得可爱。
其实从正阳提及上官婉儿时,她便已有应允之意,
女儿天性纯良,能得一知己好友,实属难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