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旧情(1/3)
两人批注至《班昭传》,
李贤指着:
兄固着《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
一句,
不禁长叹一声,语气中满是赞叹:
“班昭以女子之身,承兄长未竟之志,
续成《汉书》这等史学巨着,才学胆识皆非寻常女子可比,
古往今来,这般巾帼奇才,实属罕见,令人钦佩不已。”
上官婉儿闻言,抬眸看向李贤,眸光思索,轻声道:
“班昭虽为女子,却心怀经史,志存高远,
愿承兄志,完成千秋大业,
此乃治学之诚心,亦是文人之傲骨。”
李贤目光落于案上摊开的《汉书》残卷,
“婉儿所言极是,
她不仅以诚心傲骨续成史书,更难在不囿于闺阁之限,
将女子的才思与格局,刻进了这藏尽兴衰的竹简之中,
这般气魄,纵是须眉男儿,亦多有不及。”
李贤说完这句话,将目光直直的投向上官婉儿,
语气赞许的说道:
“婉儿亦是这般心怀丘壑、眼界不凡之人,
你于文诰中显见的才思,朝堂上持论的明断,
何曾因女子身份有半分退缩?
论及这份胆识与格局,
你与班昭,倒是有着几分相似的光彩。”
上官婉儿被李贤如此直白的夸赞,
心中欢喜又暗自局促,
她轻轻攥了攥袖角,
随即抬眸迎上李贤的目光,
双眼黑亮,语气谦逊:
“殿下过誉,婉儿不及班昭之才,不敢妄言比肩先贤,
却也愿以笔墨为刃,以学识为盾,
为大唐的繁荣兴盛尽绵薄之力,不负此生所学。”
她说着,目光灼灼地望向李贤,一字一句道:
“殿下若有需婉儿之处,无论何事,婉儿定当尽心竭力,在所不辞。”
李贤望着她明亮如星辰的眼眸,
那里面满是赤诚与坚定,
心中忽然一动,他轻声道:
“孤知你有大才,绝非池中之物,不该只做些笔墨侍从的琐事,
若他日孤能执掌朝政,总揽大权,
必当破除成见,让你一展所长,
在朝堂之上绽放光彩,
不必再屈居人下,埋没才华。”
这话在上官婉儿心中激起涟漪,
让她心头一颤,险些落下泪来。
她连忙垂下眼帘,将那句:
殿下若有此心,婉儿此生无憾,愿随殿下左右,生死不离,
咽回腹中,只轻声道:
“婉儿谢殿下厚爱,不敢有过多奢求,
只求能常伴殿下左右,为殿下参详经史,草拟文书,
助殿下成就大业,便已心满意足,别无他求。”
李贤看着上官婉儿垂首时的发顶,
见她鬓边别着一支素雅的白玉簪,
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却衬得她愈发清丽脱俗。
自明崇俨死后,他虽然是除去了心腹大患,
却也因此而小心谨慎,
生怕露出什么破绽被武媚娘和李治发现自己与明崇俨的死有关,
在帝后面前需步步谨慎,处处提防,不敢有半分松懈。
连与母后多说一句话都要在心底反复斟酌,
夜里常从惊梦中惊醒,总怕殿外突然传来传召的脚步声。
唯有与上官婉儿一同批注经史的时光,
他才能卸下满身的防备与伪装,
畅所欲言,将心中的抱负与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