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 叫谁偶像,我是艺术家 > 第100章 《江湖儿女》(2/3)

第100章 《江湖儿女》(2/3)(1/2)

目录

关于《地火》里的地下煤气化技术…

其实,这个技术到底是不是准确的?

谁也说不好。

为什么主角想的是改进挖煤工艺,而不是发展新能源?

比如研究核能,从此人类彻底摆脱化学燃料?

科幻作品只需要自身逻辑自洽就行了。

如果都用现实的技术去考量,那就没有科幻作品了!

你说核能,那我还说100年以后人类可能已经完成了戴森球计划,让整个太阳的力量为人类提供能源,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

所谓戴森球,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戴森球理论。

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

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浪费掉了。

比如说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加在一起实际上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大约 1/109…

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戴森对宇宙中文明发展和能源利用的深入思考。

他认为,随着文明的进步,对能源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而恒星作为宇宙中最为强大的能源来源,必然会成为高级文明的目标。

从科学原理上讲,戴森球的构建基于对恒星能量的最大化捕获。

以太阳为例,其每秒释放出的能量约为 3.8×10的26次方焦耳,而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仅占其总辐射能量的约 22亿分之一。

无独有偶,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提出了卡尔达肖夫指数,这是一种用于衡量宇宙文明技术先进程度的方法,其核心基于文明能够利用的能源等级及总量。

二级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建造并利用戴森球,从而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戴森球!

沈言接着直播:“《地火》的节奏很有意思。

通常的情节设定,都是主角克服种种艰险,最终,故事进入高潮,主角达成目标,皆大欢喜。

悲观的情节设定,则是一步步抽走希望,看着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最后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地火》,算是上面两种风格的杂糅。前半段是通常设定,以主角成功点燃煤矿,整套设备开始运作为高潮;

紧接着,地火蔓延,地狱的大门被打开,故事进入悲观设定,直到倒数第二章末尾,主角投入矿洞,以身饲火为高潮。

最后一章…时间跨越到150年后…

技术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无数的试错和牺牲。

故事的主角,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为技术献身的理想或实用主义者群体中的一个。

但正是千千万万个主角,用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为技术最终的进步和突破铺平了道路。”

“一句话,发展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

“很多技术一开始都对人类文明至少是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最后都成为了能造福全人类的技术。

相比而言,那些一言不合就探讨“人类是否会毁于科学进步”“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自取灭亡”的人,实在太小家子气了。”

“我们最近也不怎么讨论人工智能觉醒这些东西了…因为人工智能觉醒,下一步就是硅基生命诞生,硅基生命跟碳基生命压根就不是一个物种,没必要讨论取代不取代…”

“当然,有人说人工智能不是生命,而是一种智能体!”

“我们前段时间讨论,会不会对宇宙而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海棠倚残妆 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清末起义恩仇录 谍战:识别身份后,策反高级间谍 游戏修仙,法力无边 复苏之寒武纪再现 穿书成为路人N 综影视:自宜修起始 系统让我美到不顾别人死活 云环之下